欢迎来到云顶yd222备用线路检测资源与环境学院现在时间是:
访问旧版
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-- 校友之窗 -- 正文
校友之窗
【湖北日报】贵州山区,有位央企驻村“甲书记”
发布人:储召杰发布时间:2021-01-30

甲,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方言中,有“好”和“棒”的含义。

沿河县渡江村和长依村的村民们,提及驻村第一书记杨聪,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一声:“甲!”

2017年,在汉央企中国一冶职工杨聪响应号召,先后到沿河县渡江村、长依村任驻村第一书记。那一年,杨聪刚满24岁,是第二批中央和国家机关选派到贵州最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。

三年为期,不负韶华。2018年7月,贵州省评选他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。2019年5月,武汉市为他颁发了青年五四奖章。

去年11月23日,贵州省宣布,沿河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。

铜仁市沿河县思渠镇渡江村全景,立面整治后的村屋风格统一。(视界网 陈明 摄)

出身农家 愿为农村作贡献

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脱贫攻坚战

杨聪出生于1993年9月,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湛江镇金洲村人,中共党员。

2015年从云顶yd222备用线路检测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后,杨聪入职中国一冶建安公司,任施工员、技术员。

2017年6月的一天,杨聪看到办公群中发布通知:中冶集团选派驻村第一书记,赴贵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。杨聪第一时间报名。

“他是最早报名的职工之一。”中国一冶团委书记王智记得,通知刚发布,就接到了杨聪的报名电话。

有人不解,杨聪是大学生,有稳定的工作,为什么选择回到农村?

“农村养育了我,现在我有能力为农村做一点贡献。”杨聪说,自己出身农家,加上毕业于农业大学,掌握一些农业知识,愿为大家服务。

姐姐杨柳鼓励他实现自己的抱负。她说,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姐弟二人从小就帮着家里干农活,“杨聪养过猪、放过牛,种过稻谷、收过甘蔗,特别能吃苦。”

时任中国一冶党群部部长骆建明说,杨聪参加工作后,曾参加集团团委书记应聘,虽然没有当选,但给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,“朴实,有亲和力,是个踏实做事的小伙子。”

2017年7月29日,杨聪出发前往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思渠镇渡江村。

2020年12月11日,杨聪(左一)调离渡江村一年半后首次回村,不少村民看到杨书记流下热泪。(视界网 陈明 摄)

物资匮乏 但精神不能贫瘠

他从思想上为村民们“拔穷根”

渡江村位于沿河县思渠镇北部,紧靠乌江,对岸就是重庆。

2007年,重庆市修建彭水水电站,处于淹没区的渡江村,从下游迁至上游池江村“挤”出来的一片地。

“过去渡江村叫毛渡集镇,在当地很有名气。”渡江村党支部书记张铭说,因为地理位置优越,渡江村曾是毛渡乡的中心,往来客流很多。村民们大多做点小生意,日子虽不算特别红火,但精神很富足。

搬迁后,地理位置差了,集镇不复存在,加上耕地面积锐减至人均不到0.5亩,渡江村的经济发展一蹶不振。

2014年建档立卡时,渡江村的贫困发生率为24%,人均年收入不到900元。

“渡江村的贫,主要贫在精神上,有些人宁肯在家吃低保也不愿意做事。”杨聪说,村民们常感叹一场搬迁把村子搬穷了,却无力改变现状。

带领大家脱贫,首先要让改变他们“认穷”的思想。

驻村工作期间,不少村民向杨聪提出:重建毛渡集镇牌坊,以宣告毛渡集镇还在。

建牌坊看似简单,但难在没人带头。渡江村三组村民田华说,早几年村民们曾动过心思,但不是凑不齐钱就是不信任村干部,重建牌坊的事一拖再拖。

“我捐1000元,大家有钱出钱、有力出力。”2017年11月,杨聪带领村民们修建牌坊。

村民们积极响应,半个月不到,全村集资近8万元,多位村民主动免费做工。

2018年1月14日,牌坊在渡江村码头旁拔地而起。乌江上往来的船只路过渡江村时,都能看到牌坊上金光闪闪的“毛渡集镇”。

“这四个字是我们的精神寄托,看到这个牌坊,就好像看到了往日的荣光。”渡江村四组村民侯素英说,牌坊立起来后,大伙的精气神回来了。

修缮路灯、硬化路面、改造房屋立面、建设文化广场……杨聪在渡江村工作1年半时间,村容村貌一天天改变。

2019年3月,杨聪因工作调动离开渡江村。这一年,渡江村的贫困发生率降至2.05%,人均年收入提升至4500元左右。

今年,杨聪为长依村争取建设的花椒加工房就将投入使用,每年有望为当地增收数十万元。(视界网 陈明 摄)

功成不必在我

他为“穷乡僻壤”规划未来增收蓝图

结束在渡江村的工作后,杨聪本可返回本职工作岗位。

但看到当地尚未打赢脱贫攻坚战,他毅然选择留下,向沿河县政府主动请缨,申请到长依村任驻村第一书记。

长依村是沿河县最偏远的村庄之一,地处深山,是典型的“穷乡僻壤”。从沿河县城乘车前往长依村,100公里路要花3个多小时。

2014年建档立卡时,该村贫困发生率为34.9%,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。

“长依村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两个,一是农产品销路不畅,二是产业发展不够科学。”杨聪说。

初到长依村,杨聪通过对接中国一冶,为村民们种植的4880斤黑豆解决了销路。但他深知,消费扶贫扶的是眼前的贫,只有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,才能持续为农民增收。

长依村到底适合发展什么产业?专家说了算。2019年10月,杨聪邀请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教授李秀根到长依村考察,请他推荐适合当地种植的果树。李秀根选定了梨树,长依村先后种下200亩中梨4号、翠玉、翠冠等优质梨品种。果园内,还套种了红薯、油菜等农作物。

“预计2022年挂果,产能稳定后亩产可达2000斤,按每斤价格3元计算,200亩梨树每年能为村里带来120万元收入。”杨聪说,这片梨树林承载着长依村增收致富的希望。

长依村花椒种植面积达1400亩。长依村村委会主任杨兴胜说,长依村没有花椒加工设备,过去靠家庭作坊采摘售卖,产量小、品质差、利润低。

杨聪向五矿集团争取130万元专项资金,建起一座拥有两套烘干设备的花椒加工房,今年即将投用,产能稳定后,每年可为长依村增收超过50万元。

“杨书记总有一天要离开,但是他留给长依村的,是未来发展的美好希望。”村民李强说,杨聪为长依村规划了香瓜、梨、花椒、羊肚菌等产业,留守的村民们基本上都参与进来。

不辱使命 尽职尽责真扶贫

他让人们对90后驻村第一书记刮目相看

“他为沿河县脱贫攻坚所作的贡献,远远超出我对一个90后干部的想象。”沿河县副县长王延强非常激动,他用了五个“实”字总结了杨聪在两个贫困村的驻村工作。

“朴实,杨聪是农家子弟,对农村包含真挚的感情,说话做事发自内心;踏实,农村工作不好做,只有沉下身子做实事,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依赖;务实,他为渡江村和长依村所做的事,既针对村子里的现实问题,也着眼村子的长远发展;真实,3年多基层工作,他从来不叫苦,真正把群众当成了自己的亲人,为他们花心思下力气;诚实,他为两个村子争取的央企扶贫专项资金,每一分钱都用在了村里,每一笔账都经得住考验。”

杨聪说,刚到沿河县时,曾有过困惑和彷徨,除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内容一无所知外,更担心敲不开当地群众的心门。

杨聪的担心不无道理。在他之前,渡江村和长依村曾有过几位驻村第一书记。但在不少村民看来,这些书记的驻村工作并没有给村里带来多大改变。

24岁不到的杨聪,用实际行动,改变了群众的这一看法。

2017年9月至今的3个春节,他都没有回家,选择与村民们一起过年。“渡江村和长依村有很多村民都在外省打工,只有过年才能回来一趟,如果春节期间我不在,就见不到他们,无法了解他们对于村子发展的想法。”杨聪说,只有深入了解、充分吸纳村民们的意见和建议,才能找准脱贫攻坚的方向。

“村里很多事情杨书记都自己做,我很佩服他。”渡江村四组村民侯素英说。修建牌坊,他带头捐款、参加施工;找水源,他带着村民们寻遍附近高山;修理全村40多盏路灯,他亲自动手、爬上爬下;村民家发生大事小情,他第一时间到场处理……

2018年1月,毛渡集镇牌坊顺利完工,村民们都对杨聪这个90后驻村第一书记刮目相看。得知杨聪春节不回家,大家都想请他到家里吃年夜饭。为了不给村民们添麻烦,杨聪谢绝了所有邀请,把自己关在宿舍里。

除夕下午,侯素英和邻居冉春秀再次到宿舍邀请杨聪。敲不开屋门,侯素英就到厨房看看。“揭开餐桌上的防蝇罩我们就哭了,榨菜、黄瓜、大白菜……杨书记的年夜饭居然就吃这些。”回到家,侯素英把这件事告诉了街坊四邻。

一心为民的好干部,群众会用真情实感表达对他的尊敬和爱护。

当晚,杨聪打开宿舍门,眼前的一幕让他永生难忘:门口摆满了村民们自发送来的饭菜。

今年1月1日,杨聪写下一篇题为《我的第二故乡》的文章,纪念自己在贵州工作的第4个年头。文章这样写到:我深爱着的渡江村、长依村的村民们,不是我为你们做了什么,而是你们赋予我太多热爱。因为有你们,沿河县成为我的第二故乡。在这里的工作经历,是我生命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!


湖北日报链接:http://news.hubeidaily.net/web/1540/202101/28/807980.html
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:李源

通讯员:丁仕均 王珊 黄轶